关于2021年北京房市的一些看法
2020-12-22个人观点:2021年北京房地产市场依然保持总体稳定,刚需市场平稳如狗,改善型市场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上下调整,但整体有限。
1、从宏观政策层面出发,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依然是政府房地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调控目标,“房住不炒”的工作方针,在12月3日韩sir在住建部召开的座谈会上再次得到重申。由此可见,未来房地产的整体调控目标,依然是“稳”字为先。作为首都,DZY的政策方针自然是要不折不扣执行的,这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根本的ZZ问题。同时,为了稳定预期,不排除经济下行时房价微涨、经济上行时微跌,通过“逆周期”调节合理引导预期的可能。
2、在金融政策上,大概率依然继续延续现有政策,“稳住存量,严控增量”。为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房地产相关的信贷短期看不到任何放松的可能。同时,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疫情期间的一些“放水”政策,也将逐步收回。失去了信贷支持,房价涨不到哪里去。
3、刚需市场与改善型市场逐渐出现分化。虽然近期北京的房地产交易量走高,但是主要以改善型市场为主。
1)刚需市场继续保持基本平稳态势。对于刚需市场,每年流入的人口数量基本一定(户口、工居证、社保),上车房的数量也基本一定。在供需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价格涨跌的空间都不大。如果需求不足,政府就减少共产房和两限房供应(比如今年);如果需求旺盛,就加大供地力度,或者直接给回迁房小区下房本。对于政府来说,保证有适当能力的刚需能够平稳上车,基本就算是尽到责任了。
多嘴一句,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在这个全国各地无数人想要挤进来的城市里,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子,哪怕你有户口、哪怕你在此打拼多年也不行。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政府的责任是提供多种形式的房源供应,廉租房、公租房、共产房、两限房、商品房、别墅,保证每个不同收入阶层的人都能对号入座,找到各自的位置,住有其所,而非为每个人分配一套房子。要想住得好,就得“撸起袖子加油干”,每个试图融入这个城市的年轻人,势必都要付出高昂的“入场费”。
不过共产房未来可能更友好了。首先,集体土地入市,为共产房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供应;其次,从2020年共产房的供应情况来看,不少郊区的共产房供应已经暂时满足了本区需要,开始向城六区家庭供应。所以如果共产房继续供地的话,城六区的刚需又可以多一个选择。
从中长期来看,政府通过建设各种保障性住房(共产房、两限房)向房地产市场注水,刚需上车的难度肯定是逐步降低的,但这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般人等不起。
2)改善型市场会有一定幅度的上下调整,而且适度随行就市的调整是受到官方认可的,但整体幅度不会太大。
近期北京房地产交易量走高,个人认为主要因素如下:1)疫情其间带来的积压效应;2)近几年积累了不少的“改善型刚需”用户,需要改善居住条件;3)疫情其间各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放水),个人为了避免资产被稀释,购买固定资产保值。
具体到北京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学区房、小换大、老换新,都是“改善型刚需”的刚性需求,尤其是新房奇缺,更是帝都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色,这也造就了帝都强大的换房需求和换房市场。从人口结构来看,前些年放开二胎带来的短时生育高峰,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位短缺,更是催生了近几年学区房市场的火热。
但是只要换房链底端的刚需能够控制住,金融信贷政策能够控制住,改善型市场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即使有,也可以看成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另外,两限房取消“70/90”的限制,也可以看成是为改善型市场降温储存了弹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