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行业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2016-10-05

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行业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先来说现象。我们近来看到的萧条现象主要有:

1)资本市场遇冷,众多创业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接连死掉,其中以O2O行业为甚。

2)招聘人数锐减。像大家众所周知的,在2015年里,某公司拥抱了变化,某公司停止了社招,某公司停止了外包招聘,剩下的公司就不知道了,估计也好不了多少。以我毕业的学校为例,2015年通过校招进入BAT等互联网巨头的人数,比2014年要少很多;而到了今年,拿到这些公司Offer的更是寥寥,好多人连笔试面试都省了。如果招聘人数都不能反映出一个行业的兴衰,还有什么更好的指标吗?

3)行业巨头莫名其妙合并。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不少行业里的老大老二本来“掐”地好好的,却说合并就合并了,昨天还是对手,今天突然就成一个战壕的战友了,角色转换太快,实在是让人有点接受不过来。像携程/去哪儿,58/赶集,美团/大众点评,滴滴/快的/优步,无不是这种情况。

4)当年吹起来的牛逼,如今得以实现的实在寥寥。捧大数据,多少公司压根连数据都没有,或者弄个前端报表就宣称自己拥有了大数据的处理能力?捧智能硬件,说好的硬件不盈利、通过软件/生态系统赚钱呢,有几(0)家真正做到了?捧O2O,确实搞得花样繁多,但其中有多少是伪需求,又有几家成功解决了线下的人力成本问题?离开了补贴和刷单,最后留存下来的用户还有多少?炒作区块链技术颠覆金融业,我想问下,区块链技术究竟颠覆了金融业的哪些应用场景,相对于现有金融业应用会带来哪些好处?别的不说,麻烦您先告诉我高能耗和并发能力低下怎么解决?这样的例子,一个又一个。

说完现象,再说说根源吧。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盈利模式不清,缺少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好多都是趁着风投的钱好拿,赶紧捞一票走人,压根就没想过公司怎么去盈利;或者存在一种流行的错误思维——只要有用户就不愁用户,结果是疯狂砸补贴的时候用户来了,没了补贴用户全跑了,毫无忠诚度可言。盈利模式不清,只能靠风投的钱过活,一旦断粮,根本没有存活的可能。
对于几家突然合并的行业巨头来说,无论是O2O也好,视频网站也罢,也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缺少清晰的盈利模式。大家所能采用的竞争方式,无非除了补贴还是补贴罢了。这么玩下去,大家都没得赚,倒不如合并了,报表好看些,也许还能讲个新故事然后多融点钱呢。至于合并后有没有“优化人员结构”,那谁也不知道。

对于顶端的那几家,虽然近来的财务报表还是挺好看的,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的利润增长更多的是得益于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的红利,而非新业务的拓展。至少目前的新业务,还是很少看到不错的利润增长点的;反倒是不少新兴业务像吸血鬼一般,不断从母体吸收养分,却没有一丝半点的造血能力。有些产品即使做到了第一,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今让人心动的产品越来越少,感受更多的是不断的炒作和噱头。当然,现在搞互联网的,没有盈利模式又能怎样,都21世纪了,能通过讲Story从资本市场搞到钱就成。Story,懂吗?


除非特殊说明,本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博文地址。

本文链接地址: 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行业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分类:随笔文章 | 标签: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