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假宽带”及网络高资费之我见

2011-12-26

近日,有媒体抛出“假宽带”这一新名词。所谓“假宽带”,即网民使用的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比如运营商标称自己的宽带是2Mbps的,按2*1024/8运算,速度应该是256KB/s才对呀,可是实际上我们的(下载)速度最快才230~240KB/s左右啊,根本达不到标称的256KB/s,所以肯定是电信运营商“坑爹”了。迎合了群众这种“被坑爹”的心理,“假带宽”这一名词应运而生了。媒体一报道,群众更愤怒了——媒体都这么说了,还能有假啊?虽然网络上有电信专家告诉大家“假带宽”这一概念毫无厘头,但愤怒的群众根本容不下不同的意见,甚至将人家祖辈都一起问候了。

稍微懂点通信知识的人都知道,所谓2Mbps,其实指的是理论速度。受制于通信线路、网络设备等因素,实际速度比理论速度低些是很正常的事儿,所以“假带宽”这一概念毫无意义,纯属炒作。

这时该有群众说了,“俺普通老百姓哪知道那么多啊?你怎么不标最低带宽啊?这不是忽悠人啊”。其实这么问是有道理的,也反映了国内通信行业的一个通病,即运营商只声明最高速度,却不保证最低的上网速度。比如晚上忙时,2M带宽实际(下载)速度可能只有几十KB/s,远远达不到上限。但大家是不是想到,如果采用标称最低下限的话,电信运营商将不得不为每个用户预留足够的带宽,那么,所需的骨干网带宽很可能将是现有规模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虽然速度有保证了,但那个时候的宽带就不是这个价格了。当然,电信运营商也是必须要诟病的,毕竟实际速度很值得鄙视。

下面就说说价格问题吧。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网民实际每月为1Mbps宽带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根据这份数据,骂电信运营商“坑爹”似乎一点错也没有。但我希望大家能将一些别的因素考虑在内,这样进行比较才公平合理。

我下面说几个因素。

首先是网络规模因素。比如上述数据中,大陆的网费是香港的469倍。我觉得这样比较好无厘头。香港的网络规模充其量只是相当于大陆的一个城域网,网络投资和网络的复杂度远小于大陆网络。请大家做个计算题,一个高速城域网和一个高速 “全国局域网”相比,投资恐怕是数量级的差异吧。根据我的了解,香港的高速宽带只适用于港内网站的访问,国际出口实际上也就那么点儿的出口带宽。如果想获得更高速的国际出口,是需要额外交钱的。

其次是计算方法。我看了下上述资费的计算方法,就是简单地 资费/网络带宽 这样做除法。拿美国Comcast的宽带资费来看,1.5M的宽带包月每月资费30美元,而25M宽带包月资费60美元。专家说了,低带宽的不划算,美帝人民一般都不选,所以我们拿个带宽高的做比较吧,于是60/25=2.XXX,一个很诱人的数字就这么算出来了。

其实这种算法很不公平。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数据传输是猝发式的。比如虽然装的是25M的宽带,但实际上传输一个网页、一张图片只用了零点几秒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带宽是闲置的。纵使是播放视频、下载文件,带宽或者未被占满,或者占用时间很短。所以说,此时带宽的利用率是很低的。而一个1M的小宽带则不然,带宽利用率很高,所以老美1.5M带宽的价格是30刀,是2.XXX的十余倍。如果拿1.5M 30刀来做比较的话,恐怕没人会说瓷国的网费贵。

还有政策方面的因素。纵观世界上的高带宽国家,哪个没有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甚至有些国家还将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而在我国,宽带并没有作为国家战略来抓。而运营商,不仅没有得到支持与扶助,相反,作为国营企业,还需要缴纳可观的利税,参与诸如“XX通”这样的费力不赚钱的项目。而在国外,拿新西兰为例,“当某个地区对宽带网络的需求没有被完全激发时,从商业角度出发电信企业无法从中获取利润,因此往往不会主动投资,这时政府在市场中的定位就是要弥补靠市场调节手段所不能提供的宽带覆盖不足”。(摘自人民邮电报:国际宽带价格大调查

大概就是上述这些因素吧。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国内的运营商做的完美天衣无缝,而是希望大家思考时可以更加地理性,毕竟我们确实有自己的基本国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网络复杂。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本人资历尚浅,可能有些问题理解不够深刻,望您不吝指出。如果您有不同见解,欢迎拍砖。谢绝谩骂,谢谢!

写于2011年12月26日,转载请注明选自马文建的博客。


除非特殊说明,本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博文地址。

本文链接地址: 国内“假宽带”及网络高资费之我见

分类:互联网 | 标签: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